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企业所得税A类怎么算,企业所得税季报A类怎么填

企业所得税A类怎么算,企业所得税季报A类怎么填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1-05 10:39:19 编辑:税务知识 手机版

1,企业所得税季报A类怎么填

季度申报,按累计数计算应纳税额,你的累计利润为负,可以不预交企业所得税。。是否交税了,查看2012年1月的银行帐的付款票据里是否有缴纳税款的缴款书,看这个申报表,估计是没有缴纳企业所得税。。供参考。。
应该是一致的。可能是你哪个地方没算正确。本季度应交的企业所得税应为累计利润×25%(税率)-已经交过的企业所得税(如一季度的)

企业所得税季报A类怎么填

2,企业所得税A类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到底该怎么填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即: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成本。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即:会计利润。
其中那个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利润总额之间是什么关系?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企业所得税季报a类表,缺项,只填收入和成本,利润,他们的关系就是:收入 > 成本+利润 , 给费用留出空间。。

企业所得税A类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到底该怎么填

3,企业所得税B类和A类缴纳的计算方式

企业所得税A类 属于查账征收,根据你公司收入、费用、利润按实申报;企业所得税B类 属于定率征收,根据你公司开票收入及未开票收入直接乘以核定利率缴纳。(属于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A类纳税人是指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申报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的非居民纳税人。B类纳税人是指按照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包括核定应税所得率和核定税额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依法被税务机关指定的扣缴义务人。
a类是以利润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的,具体为:利润总额×25% b类是以收入或者成本或者支出总额计算的,具体看税务部门给你怎么核的。一般是按收入核定的,具体为工业或者商业按照收入的7%核定为应税所得率,服务业按10%核定为应税所得率。 即收入×7%或者收入×10%为应纳税所得额,再用应纳税所得额×25%=应纳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B类和A类缴纳的计算方式

4,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中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是怎么算的

营业成本取数是你报表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利润是你报表的最后的利润数!注意啊:这里没有反应三项费用的金额,所以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中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不一定等于你的利润。你能保证这里的利润金额和你的损益表的利润金额一致就行!
本期利润(3-6月份的利润总额)=j截止到6月的累计利润总额-到3月份的利润总额成本你就倒退,本期成本=本期收入-本期利润总额,所得税就自动出来了,这需要你完全按照利润表的利润报税。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中: 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季度累加) 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季度累加)3,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季度累加)
直接按你的利润表填写即可
倒算…… 你这是虚假申报啊不过收入、成本、利润三行间没有逻辑关系的 税款除0.25就是利润……

5,怎样区分企业所得税AB类表及各自的税率是多少

企业所得税率是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与计税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比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所得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所得税法的核心。企业所得税率一般是25%。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为15%。非居民企业对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均为20%。PE溢价投资类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在40%左右。此回答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平台,度小满金融将切实把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号召落到实处,全面支持小微生产经营,大多数小微业主选择有钱花,满足小微经营周转需求。据悉,度小满金融的信贷用户中,有七成是小微企业主。截至目前,度小满金融携手数十家金融合作伙伴,累计为小微企业主发放数千亿元贷款,资金周转就找度小满金融,大品牌更安心。
A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预缴月份、季度税款时填报。B表适用于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预缴月份、季度税款和年度汇算清缴时填报。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非居民企业10%;符合条件小型微利企业20%;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
可以私聊我~
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定率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6,税务局怎么确定所得税 a类 b类

A类是查账征收方式,B类是核定征收方式,又包括核定定额和核定应税所得率,都属于B类。至于怎么确定,就是税务局在你办理税务登记以后,对你进行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到时管理员会通过下户调查的方式采集你的信息。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能准确核算成本2.是否能准确核算收入3.是否帐证健全如果你123全部都满足条件,就会对你实行查账征收方式,也就是A类。根据你的账面收入乘以税率(25%)来计算应纳税额。当然你可以去申请小型微利企业,这样税率只有20%。如果你能满足1、2中的一个,比如能准确核算收入,却不能准确核算成本,就会对你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的方式征收。应纳税额等于应税收入乘以应税所得率(根据行业定,3%至10%不等),再乘以25%或者20%。 如果你都不能准确核算,就会对你实行定额征收,每季度500或800.按照你公司规模等核定。 还有,建议规模不大的公司都去申请小型微利企业。虽然有条件,但一般都符合。条件是: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A类报表是查账征收的企业填写的。 B类报表是核定征收企业填写的。 B类按核定所得率征收,表少,比较简单。查账征收和定额征收这两种征收方法是针对企业所得税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查帐征收或核定征收方式。纳税人符合下列情形的应采取查帐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能根据企业所得税条例及有关税收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设置账册,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向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纳税资料并正确计算应纳税额,按规定报送纳税资料、履行纳税义务,保管账簿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的。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一、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或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二、只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或收入总额能够查实,但其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准确核算的;三、只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支出,或成本费用支出能够查实,但其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的;四、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支出均不能正确核算,不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纳税资料,难以查实的;五、账目设置和核算虽然符合规定,但并未按规定保存有关账簿、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的;六、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分月或者分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际数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定额征收的企业只要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就享有进项权,查账征收的不一定都是一般纳税人,定额征收的也不一定都是小规模纳税人,要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缴纳增值税。附注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和缴纳办法 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应纳税额的大小,具体核定。月份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数,多退少补。 企业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际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对境外所得的应纳税款可按半年或按年计算预缴,具体预缴期和税款数额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年终将境内、境外所得合并汇算清缴。 企业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和预缴所得税申报表;企业在纳税年度内无论盈利或亏损,都应当在年度终了后4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会计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 企业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少缴的所得税税额,应在下一年度内缴纳;企业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多预缴的所得税税额,在下一年度内抵缴,也可退还给纳税人。 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款,应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所得为外国货币的,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月份(季度)最后一日的国家外汇牌价(原则上为中间价,下同)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时,对已按月份(季度)预缴税款的外国货币所得,不再重新折合计算,只就全年未纳税的外币所得部分,按照年度最后一日的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附注二:预交企业所得税的三步曲: 1.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本身是年税率,因此与其相对应的也必须是年所得额,这样才能是税率和所得额具有相配比的一致性。换句话说就是作为被乘数必须要和乘数的单位相一致。因为现行企业所得税率有33%、27%、18%好几个档次,他们分别使用于不同的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只存在一种税率,那也就没有必要进行月(季)与年的计税所得额的换算了。 2.将换算出来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注意:这个换算出来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是“虚拟的”年纳税所得额,不是真实的,是预计的)乘以使用税率,就得出年应纳税额,公式为:换算出的年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年应纳所得税额。 3.再将这个计算出的年应纳所得税额换算回去,变成月(季)应实缴所得税额。公式为:年应纳所得税额÷12(4)=月(季)应实缴所得税额。总结以上程序与步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交所得税计算的三步曲。
A类为查账征收B类为核率征收,一般是小型微利企业或者是账目不健全无法确定其应税所得额
4-6月份的季度表各项应该这样填:(不知税务机关给你核定的是按照那种方式预缴,只填写其中一种,其他两种不填,假如是第一种为例)。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按收入总额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 1 0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2 4% 应纳税所得额(1行×2行) 3 按成本费用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成本费用总额 4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5 应纳税所得额[4行÷(1-5行)×5行] 6 按经费支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 经费支出总额 7 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 8 换算的收入额[7行÷(1-8行)] 9 应纳税所得额(8行×9行) 10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税率(25%) 11 0 应纳所得税额(3行×11行或6行×11行或10行×11行) 12 0 减免所得税额 13 应补(退)所得税额的计算 已预缴所得税额 14 应补(退)所得税额(12行-13行-14行) 15
A类查帐征收,B类核定征收。

7,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怎么填

A类申报表是按利润去缴纳企业所得税,用累计收入减去成本费用,有利润缴纳所得税,没利润不缴纳。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项目填报说明:(一)表体项目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集中填报。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附列资料四个部分。1.“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二)行次说明第1-13行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说明编写。1.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2.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3.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4.第4行“销售费用”: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5.第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6.第6行“财务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7.第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8.第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9.第9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10.第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11.第11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12.第12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13.第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14.第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15.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16.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17.第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18.第18行“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19.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20.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21.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22.第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23.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24.第24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25.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26.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27.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28.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29.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30.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31.第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32.第32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33.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34.第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35.第35行“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36.第36行“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37.第37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38.第38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文章TAG:企业所得税A类怎么算企业所得所得税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